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理财小说 www.lcxs.net,最快更新风起1924最新章节!

,应该是个水电站,当然此时中国的水电站其实规模都不大。

    此时中国的通电率低的很,就算是大城市都无法保证充足供电,小城市或者小县城什么的,有没有电都是一回事,即便是有也只有有钱人才能用。而在这个地方,不仅仅有机场附近的这个水电站,在下游十公里左右还有一个水电站,这个密度还是挺大的,也正因为有这两个水电站,反倒是让这里的居民大多都能用上电。

    看到眼前的这个地方,俞大维很吃惊的,也很疑惑为什么这里会有两个水电站。当然更让他疑惑的是,这里的单位虽然属于兵工署下属单位,但却不受兵工署的资金监管,资金来源也不是来自兵工署或者国民政府财政部门。要不是之前的一次整顿,俞大维都不知道还有这个部门的存在。

    这个部门的名字也很普通,叫作‘兵工署第九研究所’,不知道还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研究所,毕竟作为此时中国最大的军工部门,兵工署下属的研究所多的要命,谁也不会注意到这个普通的‘第九研究所’。

    “叔民,这就是你带我来的目的地?那个神秘的第九研究所?”俞大维比李恪先到,不过一直在机场等候,在李恪一下飞机,他便迫不及待地问道。

    之前他就想知道这个‘第九研究所’到底是干什么的,不过李恪一直忙着前线的战斗也没空回来,兵工署内部知道的人也不多,就算是知道的也没告诉俞大维。所以在李恪从前线回来后,俞大维就想从李恪这儿打探清楚这个‘第九研究所’的底细,他作为兵工署的署长,居然不知道下属单位的情况,这也挺失败的。

    “没错,这算是兵工署最大的秘密,别怪我一直不对你坦白,而是关系重大。”李恪看了一眼俞大维,语气无比认真地说道。

    俞大维开始没发现这里为什么关系重大,不过就在大坝前,他们的车队就被拦住了,到达最后的核心区域,一共五次停车检查。而且在这方圆二十几平方公里的地方,俞大维发现了不少巡逻的卫兵和便衣。

    当他看到从一栋其貌不扬的建筑里走出来的几人时,俞大维惊讶了,“泽民先生?叔伟?华教授?严所长?怎么你们都在这儿?我就说这几年没怎么听说你们的消息,难道这几年你们都在这里?”

    俞大维口中的这四人,分别是李复几、曾昭抡、华罗庚和严济慈,这些都是国内有名的学者,俞大维自然都认识。

    李复几是第一位出国留学{德国}并获得物理学博士的人,被誉为‘中国第一位留欧博士学位获得者’,俞大维早年就在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学习哲学和数学,对于李复几这位声名鹊起的前辈自然不陌生;他跟曾昭抡的关系很简单,曾昭抡是曾国藩堂弟的曾孙,俞大维的母亲是曾国藩的孙女,而且曾昭抡的妻子叫俞大絪;华罗庚跟他都是数学家,而且都在德国最著名的数学杂志上发表过论文,而且是中国中的第一和第二;严济慈也是此时国内有名的学者,俞大维虽然在兵工署工作,但其本身也是个著名学者,相互之间也都熟悉。

    最让俞大维惊讶地是,这些人来这里,他居然都不知道,而且几人也都没告诉过自己。

    “大维,这个事实在是关系重大,原谅我没向你吐露。”曾昭抡笑着道,他跟俞大维的关系不错,所以说话比较随意。

    “那你们在这里干什么?两个物理学家、一个数学家和一个化学家?”俞大维疑惑道。

    “这只是我们四个人的专攻方向,在这二十多平房里的地方,有着还有着大量国内知名的动力学家、生物学家等等。我们一年里,除了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其他时候基本都在这里,你说我们在干什么?”李复几笑着道。

    出生于1881年的李复几,今年已经63岁,是这些人中的前辈,也是主事人。因为李恪需要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才主持这里的工作,李复几无疑是比较合适的人选,而且李复几跟李恪还算得上亲戚,只是有点远。

    李复几的妻子是南浔‘四象八牛’中‘八牛’之一的邢家女儿,而李复几的长女还过寄给张静江堂兄张石铭家。最后在张静江的推荐下,李恪就采用了李复几。

    听到李复几的介绍,俞大维的脸上不断变得凝重起来,他不明白李恪为什么把这些人聚集起来,而且这些人还心甘情愿地过来。

    李恪也看出了俞大维的疑惑,便笑着道,“进去再说吧,这里可不是说话的地方。”

    走到面前这栋楼里面,俞大维陆陆续续发现不少熟悉的面孔,当然还有一些年轻人,应该都是那些人的学生。李恪带俞大维不仅仅是在这栋楼里转,还去了其他的楼。这些楼都一样,那就是表面其貌不扬,里面却是另有乾坤,就那些五花凌乱的仪器设备,就让俞大维看花了眼。

    俞大维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他看得出来这些仪器都价值不菲。虽然兵工署有钱,但账目他都看过,没有这么大的开支。

    旁边的李恪则是说道,“第九研究所成立于十年前,当时规模很小,在抗战第二年就搬到了绵阳这里。从成立到现在,前后共投入了5000万美元。”

    “5000万美元?”俞大维大吃一惊,他知道国民政府的财政情况,也知道兵工署的情况,不解道,“我在兵工署查过,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开支。”

    “俞署长,之所以在兵工署差不到这个账,是因为第九研究所的开支从来不走兵工署。而这些钱,都是李司令掏的,第九研究院成立的时候,李司令还兼任着兵工署署长,即便是其卸任后,这钱一直没有断过。一直!

    而且每年都在增加,这也是我们这些人愿意来这里的原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