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理财小说 www.lcxs.net,最快更新糜汉最新章节!


    而糜芳明显不是个合格的太守。

    在陈到接任南郡太守的职务后,他看见太守官署中那堆压成山的各地上奏时,饶是沉稳的他,也差点没一口老血直接喷出来。

    无奈之下,陈到见糜旸正好在江陵城中,只能拉着其一切协助他处理堆压许久的政务军务。

    在帮助陈到处理了大部分的政务军务之后,糜

    旸开始收拾起他的行装来。

    其实邓艾不知道的是,他建议糜旸前去东三郡,而刘备亦早就打算,将糜旸委任为东三郡的主将。

    当初刘备委任糜旸的心腹王洪为上庸县令,便是在初步透露这种意思。

    后来在处罚刘封的那一日,刘备将糜旸单独留在帐中,一方面是令其以后看镇住刘封,另一方面亦是正式在糜旸面前透露出这个安排。

    王洪早已跟随张飞一同北上前往上庸任职,想来不久后糜旸亦会前往上庸。

    故而糜旸想着趁他如今还在江陵城中,就将行囊收拾好,好随时准备北上。

    糜旸收拾行囊并没有委托下人的习惯,在前世时,因为四处奔波,独立的他早已养成了独自收拾行囊的习惯。

    就在糜旸屏退下人,在收拾着自身行囊的时候,甘告在房外禀报,说是邓艾整理出了新一批的吴军俘虏入伍名单。

    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糜旸放下了手中的书籍,他命甘告进来将邓艾整理出的名单呈上来。

    甘告在进入糜旸房间之后,他来到糜旸身前,恭敬的将手中的一摞竹简放到糜旸身前的书桉上。

    东汉末年,虽然纸张已经渐渐开始流行,但并没有完全代替竹简的存在。

    纸张更多适用在达官贵人之间书信往来,或者用在一些重要军情的传递上。

    至少在登记底层士卒信息这一项上,当今世上普遍用的还是竹简。

    ….

    在甘告将一大摞竹简放在书桉上后,甘告对着糜旸一拜道:「在从军营离开之时,邓书左命俺将一事禀报给将军。」

    听到邓艾有事让甘告代为转告,糜旸脸上流露出诧异之色,他对着甘告问道:「是何事?」

    甘告不敢与糜旸对视,他只敢弯曲身子,眼睛看着糜旸的足下回禀道:

    「有一员自称是江东军司马的降将,想要投效将军,邓书左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便命俺前来询问将军这件事该如何处置。」

    听到甘告这么说,糜旸不禁轻咦了一声。

    江东一军司马?

    军司马的军职说高不高,说低不低,在当世亦是能提领一些兵马的。

    之前只想招募普通吴军降军入伍,没想到现在还有一军司马会主动来投效。

    糜旸看向甘告,对其问道:「那员军司马姓名为何?」

    甘告想起了临走前邓艾告知他的那人的名字,他答道:「据邓书左所说,那人名丁奉,字承渊。」

    当听闻那名自愿投效的江东军司马是丁奉之后,糜旸脸上有些意动。

    原来是他。

    一会之后,糜旸的一声命令传到甘告耳中。

    「带他前来见我。」

    甘告听到后,他对着糜旸一拜,而后就领命而去。

    在甘告走后,糜旸在记忆中着他所知道的丁奉的信息。

    按前世的记忆可知,丁奉并不是江东人士,而是庐江人士。

    他年少时加入甘宁的队伍中,就展现出骁勇善战的一面。

    历史上建安二十年左右,甘宁病死之后,他便先后从属陆逊、潘章等大将帐下,参加过多次大战,经常勇冠全军。

    丁奉每到作战时,常能斩将夺旗,也因为奋勇当先而时常负伤。

    算是个难得的勐将,最后因功做到了偏将军的职位。

    而真正开始让丁奉名声大噪的,乃是在东兴之战中的那场雪中奋短兵。

    只不过想来这时丁奉

    虽有战功,但可能因为年纪尚轻,从军不久,还未完全展露头角,所以只是一军司马。

    历史上记载丁奉死于公元271年,却并没有记载他生于哪一年。

    按照他跟随甘宁的记录来推断,丁奉应该大约是公元200年左右生人,现今至多二十余岁而已。

    ...

    在一队汉军的押送下,双手被缚的丁奉,正在朝着糜旸的所在而去。

    丁奉是那次洈水前投降的,近万吴军中的一员。

    丁奉在甘宁死后,不受重视的他带领他的本部士卒,被划拨到陆逊麾下。

    那一夜吴军大营发生大动乱,吴军的整个指挥系统都被大溃散打乱,丁奉无奈之下只能跟着逃散的众多吴军一步步逃到洈水边。

    当时在众多吴军之前的他,见糜旸在一人的劝说下,似有不纳降之意,那时他就觉得他命休矣。

    但后来出乎他预料的是,糜旸最后还是决定受降他们那近万吴军。

    ….

    这一点亦令丁奉那时,心甘情愿的对糜旸叩拜起来。

    不管如何,当时是糜旸饶了他们一命。

    丁奉虽没读过什么书,但他懂得知恩图报。

    就在前几日,丁奉在俘虏营中听说了糜旸意欲从吴军俘虏中,挑选麾下士卒一事。

    丁奉出身不高,但却自小有一番勇力。

    当年他投身甘宁麾下,为的便是想凭借着自身的勇力闯出一番事业。

    因为抱着这个目的,所以丁奉每逢大战,必奋勇争先,悍不畏死。

    但可惜他从军江东的时候,早已经不是当初孙策在位时,不论年纪,不论出身,只看功绩的黄金时代了。

    在孙权近二十年的权衡之下,江东的体制越来越固化,自建安二十年以来,江东军中大多数的上升渠道大多被有关系的世家子弟所占据。

    所以哪怕丁奉之前颇有战功,最后却连一校尉亦还未得到。

    这令心中有大志向的丁奉,倍感失望。

    特别是丁奉投军之后,江东的两场大败,合肥之战与公安之战他都亲身经历过,这更让他心中对江东的未来,再不报希望。

    所以当他得知糜旸招兵的消息后,他心中就有了改换门庭之意。

    相比于连番大败的,死气沉沉的江东,连续取得汉中之战与公安之战胜利的,犹如朝阳般冉冉的汉中王,或许才是值得他真正效力的所在。

    而在汉中王的麾下诸将中,糜旸无疑是他最好的投奔对象。

    除了糜旸对他有恩,他愿意为其驱驰之外,还因为糜旸年轻,所以他定然不会像常人那样,以年纪论人高低。

    酱油拌历史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www..com,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wap..com,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