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理财小说 www.lcxs.net,最快更新糜汉最新章节!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洪认为唯有将大司马封给孙权,才能让他满意安抚住他。

    只是因为大司马一职的特殊性与重要性,所以诸葛亮是不可能同意让孙权成为今汉第一任大司马的。

    旁的不说,要是被关羽知道孙权成为大司马,他肯定第一个表示不服。

    在

    杨洪建言过后,诸葛亮马上出拜言道:「孙权本为外戚,若又加封大司马一职,将来名义上谁人可制?」

    诸葛亮这句话一针见血,直接就让孙权的大司马变成不可能。

    孙权之妹孙夫人虽然已经逝世,但她毕竟原来曾经是刘备的正妻。

    按两汉传统,判断是否是外戚的主要标准便是,家族中是否有女子当过天子的正妻。

    纵算这位天子的正妻已然死亡或者没有留下子嗣成为新任天子,但女子所在家族的外戚身份并不会改变。

    例如东汉大将军梁冀,或如现在的东海糜氏。

    虽然糜夫人已然不在,但是在众臣的心目中,东海糜氏依然是实打实的外戚家族。

    外戚这层身份,本来就在两汉的政治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若让孙权以外戚的身份再进封大司马,正如诸葛亮所言,刘备在世还好,若是将来刘备不在了,那么孙权在名义上便是第一辅政大臣。

    再加上他实际上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到时候刚刚建立的大汉可能会引发一场巨大的内乱。

    现在刘备不再是汉中王了,若是以前刘备以汉中王的身份上表孙权为大司马倒没什么。

    反正上表的正统性本来就有待商榷。

    但现在刘备是今汉的开国之君,他每下达的每一道诏令都在今汉中有着神圣性。

    所以防患于未然,诸葛亮是不会赞同狼子野心的孙权,成为今汉的第一任大司马的。

    在听完诸葛亮的建言后,刘备点点头,他开口说道:「丞相言之有理。」

    刘备的这句话,等于否决了杨洪的提议。

    在否决杨洪的提议之后,刘备看向诸葛亮,他问诸葛亮道:「丞相有何建议。」

    诸葛亮在为刘备总理政务之前,他本来的身份便是刘备的首席谋臣。

    只是后来随着刘备势力的逐渐扩大,再加上越来越多的谋臣加入刘备的势力中,所以诸葛亮的职责才渐渐往大管家的方向转变。

    但这并不代表诸葛亮只会处理政务,他几乎是无所不通。

    面对刘备的询问,诸葛亮对着刘备一拜而后自信地言道:

    「汉有两祖,至今历朝四百余年,大汉名号早已名震寰宇,威震海内。

    今陛下西南践祚,上合天地,下应民心,此百废待兴之时也。

    孙权为人有雄才,又割据江东,公安一战虽令其元气大伤,然实力依然不可小觑。

    孙权故乃汉骠骑将军南昌侯耳,官轻势卑,人臣之属。

    今陛下若欲要封赏孙权,可进其将军号为太尉,太尉者三公之首,足以彰其地位。

    而于爵禄一项,不可封其为公王。夫公王位,去天子一阶耳,其礼秩服御相乱也。

    彼若为侯,江南士民与其未有君臣之义也。陛下若为封赏而过分崇其位号,定其君臣,是为虎傅翼也。

    因此陛下可仿照高祖旧例,封孙权为九江侯,享数万户食邑,如此足矣!」

    听完刘备的建言后,刘备的脸上流露出笑容。

    诸葛亮的两个建议都完美解决了他的疑虑。

    在两汉的政治传统中,有一点很重要的标准,那便是要有故事可依。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那便是无论是天子还是大臣做事,都要从历史上找到事例,来为他所做的事做理论依据。

    三公之位虽然很是尊崇,若单单以孙权个人在士林中的名望来说,肯定是够不上三公的。

    但是他的实力足够。

    两汉历史上,多的是大臣以三公之名位领兵出出征的故事。

    只要进封孙权为太尉,那么从名义上看孙权就如历史上那些,以三公之尊为汉天子征讨四方的将军一样。

    这样的印象一旦形成,不仅是在世人心中孙权身为汉臣的身份不会改变,更会加强江东一地臣民对汉朝的归属感。

    而太尉之位肯定是在骠骑将军之上,所以拜孙权为太尉,对他来说当然是大大的恩赏。

    太尉虽地位高,但是却只是虚职而已。

    所以是很适合册封给孙权这样既有实力,又有野心的诸侯的。

    至于对孙权的爵位封赏,那更是恰到好处。

    虽然自东汉以来,哪怕是县侯的封邑,大部分情况下最多也不过一县。

    但是在西汉时,县侯的封邑是可以有数万户,连续囊括几县的。

    当初刘邦虽然严令异姓大臣不得封王,但是对于侯爵他却没有限制,只要皇帝喜欢,怎么封都行。

    侯爵哪怕有食邑再多,都不能参与所属地的治理,所以无法在名义上形成对所属地内臣民的控制。

    而原先孙权的南昌侯食邑并不多,刘备给孙权增加数万户食邑,当然是大大的封赏了。

    最重要的是,诸葛亮建议刘备给孙权的侯爵封号是九江侯。

    九江是原来淮南一地的旧称,但是现在淮南是在曹魏的手中。

    所以孙权要想真正得到九江的数万户食邑,只能死磕合肥,将淮南打下来。

    这样一来,只要孙权接受刘备对他的封赏,那么他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于情于理都是朝着淮南猛攻。

    那里可是他的食邑呢。

    诸葛亮建议的对孙权的封赏,既能恰到好处,体现刘备的正统性,又能达到令孙权继续攻打合肥的效用,分担一部分曹魏的兵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刘备用充满欣赏的目光看向诸葛亮。

    孔明依然是那个孔明,只要他有所疑难,问他总是没错。

    在场的大臣亦对诸葛亮的建议感到惊叹。

    一件本来觉得颇为棘手的事,在诸葛亮的三言两语下,就轻描淡写的化解了。

    只是在座的侍中黄权却产生一个疑虑,他开口问诸葛亮:

    「可若是孙权不接受陛下的封赏呢?」

    黄权的这个疑问,让众人顿时反应过来。

    是呀,刚才说的都是孙权接受刘备封赏后的好处,但若是孙权不接受刘备的封赏呢?

    面对黄权的这个疑问,诸葛亮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言道:

    「公安一战后,江东士民皆有惧冠军心,曹仁之头可用也。」

    当诸葛亮说出这句话后,在场的众人脸上齐齐露出笑容。

    再无半分疑虑。

    在场的大臣纷纷对着诸葛亮拜服道:「丞相高见。」

    听着各位大臣对诸葛亮的赞誉,刘备在心里笑道:

    能不高见么,他可是卧龙呀!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