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理财小说 www.lcxs.net,最快更新我在大明长生久视最新章节!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二月初,商船下海。

    朝廷再开海洋贸易,数十艘大船扬帆远航,前往日本国。

    昔日,朱棣祖孙三代致力于的海洋事业,在沉寂近十年后,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李青欣然,朱祁镇欣喜,群臣心痛。

    市场终究是有限的,少了个日本国对官绅来说,便是少了一条财路。

    五月,麓川之乱平息,大军班师。

    朱祁镇犒赏三军,又是一大笔银子花销出去。

    国库存银几乎告罄,偌大的大明国库,仅有不到百万两银子,着实寒酸了。

    不过,对朱祁镇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他还有杀手锏。

    ——大明宝钞!

    于是乎,朱祁镇开始印印印。

    李青曾致力于保护大明宝钞信用的努力,终究是没达到他的预期,大明宝钞的购买力持续下降。

    事实证明,宝钞购买力下降,也不全是坏事。

    宝钞的贬值刺激了消费,同时,也提高了宝钞的使用频次,几乎不用朝廷管控,民间就清一色的用宝钞。

    囤银花钞,几乎成了所有人的共识。

    因为随着宝钞的贬值,银子和宝钞之间的汇率越来越高,囤银可以升值,而宝钞……只会贬值。

    高频次的买卖,极大限度上繁荣了经济。

    大明的gdp涨势迅猛,在这样的趋势下,各个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造就不少精英产业。

    福兮祸兮,在繁荣之下,也埋藏着祸根。

    若长此以往下去,大明宝钞迟早会被百姓摒弃。

    朝廷的大量印钞,最终收割的是百姓的财富,待到有朝一日,百姓对大明宝钞彻底失去信任,那带来的后果,几乎是不可承受的。

    市场最能体现优胜劣汰,这一点儿,非人力能左右,莫说朱祁镇,就是朱元璋来了,也控制不了。

    其实李青不知道的是,历史上的大明宝钞贬值速度,远比这时大得多的多。

    洪武八年,一贯钞=一两银子=一千文铜钱。

    洪武二十三年,一贯钞=二百五十文。

    洪武二十七年,一贯钞=一百六十文。

    ……

    正统十三年,一贯钞=两文钱。

    成化年间,一贯钞,一文不值。

    因为他的缘故,朱元璋没无脑印钞,朱棣也是有节制的印钞,小胖父子也是如此,加上打通了海洋贸易,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宝钞的贬值速度。

    但若不及时补救,早晚还会一文不值。

    老朱家人不懂经济,李青还是知道的,货币失去了信用,对经济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必须得救,至少在大量白银未流入大明,白银无法承接住经济之前,大明宝钞不能倒下。

    不然这繁荣景象,顷刻间便会土崩瓦解。

    乾清宫。

    李青巴拉巴拉的详述利害,朱祁镇听得云里雾里。

    “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当然。”李青认真道,“皇上你想,若交易的货币所有人都不认了,那还会有买卖吗?

    没有买卖,百姓以物易物,经济流通将断崖式的下滑,这是必然的。”李青道,“货币发明出来,就是为了方便交易,打比方说,百姓去城里买东西,之前可以用货币,货币没了只能用粮食,

    但粮食又无法储存特别久,商人吃不下那么多,收了又无法保证能出手,不收,只能关门大吉;

    为保证他稳赚不赔,只能坐地起价。”

    “不是还有白银吗?”朱祁镇说。

    “问题就出在这儿。”李青叹道,“现在大明经济繁荣,白银根本就不够用,唯一的可能,就是经济回落到和白银相同体量,但那样,大明便也不复繁荣了。”

    朱祁镇还是觉得李青在危言耸听,道:“若朕强制民间使用宝钞吗?”

    老朱家是真不懂经济啊……李青有些心累,只好拿出昔日说服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