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理财小说 www.lcxs.net,最快更新风起1924最新章节!

、李恪这样死心跟着他的人,而你呢,就没一个这样的跟随你的将才,不然也不至于被老蒋打压成现在这个样子。”陈璧君没好气道。

    汪精卫知道妻子说的没错,自己争不过老蒋,无非就是没有像黄埔系这样的一个肯忠心跟随的团体。在这个枪杆子说了算的时代,没有军权都是白搭。

    “死心跟着老蒋?我看不像。陈诚或许是忠心跟随老蒋,但李恪不会,他有着自己的理念,现在只是因为一些原因才跟老蒋站在一起。要是没这场战斗,估计这对师生早就对掐起来了。”汪精卫冷笑道。

    “季新,你是说李恪和老蒋的不合?”陈璧君显然有些惊讶。

    “早就不合了,只是没有彻底决裂而已。老蒋把张静江赶去当海外部部长,把李浩文踢出军统,扶持陈诚,这一切都是在削弱李恪。不过李恪现在羽翼已丰,加上刘湘死后川军群龙无首,李恪反倒被川军各派系默认为川军新任领袖,连邓锡侯都服软了。

    老蒋暂时不敢动他。你们看着吧,这对师生迟早对掐起来,那个时候就是我们的机会。”汪精卫也不是傻子,有些东西也能看出一些明堂。

    “主席说的没错,后面我们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把李恪拉拢过来。到时候有了李恪和日本人的支持,到时候就是老蒋的末日。”曾仲鸣点头道。

    汪精卫没有打击自己秘书的热情,拉拢李恪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目前汪精卫也没空管李恪,而是先让曾仲鸣把戴笠叫来,应付眼前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戴笠就惨了,虽然他奉老蒋的命令监视汪精卫,并促使汪精卫逃出国。但汪精卫这几天毕竟是国民党代总裁,他一个小小的少将,在汪精卫没有真正叛逃之前,面对对方的批评只能连忙点头承认错误。

    在教训完戴笠后,下午汪精卫等人就回了重庆处理党务,绝大部分人都没怀疑,不过一部分有心人则是时刻留意着汪精卫的动静。远在南昌的老蒋,看到戴笠的汇报后,也不禁冷笑,他就等着汪精卫一步步往坑里跳。

    。。。。。。

    而在同时,远在西南的成都,一处规模比较大的厂房,一架跟ju-52飞机完全不一样的飞机被拖了出来。

    在这架飞机周围,聚集了不少人,兵工署署长俞大维、副署长王助、航空委员会副主任黄光锐、中华飞机制造厂总工程师巴玉藻、航空动力专家李兴邦、材料专家。。。。。。等等。

    众人看着眼前的这架飞机都有些激动,一些人甚至热泪盈眶。这款还没有涂装的飞机就是中国独自研发生产的第一款轰炸机‘轰二’的第一架量产型。

    由于得到财政拨款后,这款飞机的几架原型机试飞工作进行地很快,最后把试飞中遇到的情况改正后,就正式定型生产。

    当然这不意味着,这款轰炸机性能就很完美,毕竟试飞的时间算不上太长,几个月的时间而已,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检验出来。李恪的意思就是先批量生产一部分服役,在实际作战中来检验这款轰炸机的性能,在后续的生产中再改进。

    这款轰炸机的航程达2400公里,配备两台美国发动机,单台发动机马力达1500马力。为了增加航程,牺牲了载弹量,武器仅为一挺12.7mm的航空机枪和两挺7.92mm航空机枪以及1600公斤的弹药。

    这载弹量相比b-10要强,跟轰一没拉开差距。不过新式轰炸机有自己的特点,这款轰炸机的速度很快,最快速度可达420千米/小时,仅比日军新近服役的97式战斗机以及96式舰载机的速度慢点。

    即便是这两款战斗机追上了轰二,凭着皮糙肉厚,轰二也不会害怕,所以对于这款飞机无论是飞机制造厂、兵工署,还有空军的人都比较喜欢。

    唯一的缺憾就是发动机必须从美国进口。没办法,以中国目前的发动机制造水平,限于材料以及技术水平的影响,无法生产这么大功率的发动。自产的发动机,成熟的也就950马力,无论是用于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等多款发动机目前都没有突破1000马力,当然目前李兴邦带着一群人在攻克1200马力发动机的技术,但短时间肯定无法拿出合格的样品出来。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外购,好在美国现在放松了出口限制,价格方面倒也不是贵的很离谱,为了新式轰炸机能够早日投产,所以李恪最后还是决定从美国购买发动机。等国内的发动机攻克技术后,再用国内的,短时间从美国进口应急。

    “这就是我们的新式轰炸机?产能如何?我们空军现在急需这种大航程、速度快的轰炸机,不然老是让鬼子炸我们,我们都憋屈死了。”

    看到这有点丑{因为没有涂装}的轰炸机,黄光锐很是喜爱,恨不得一下来个百八十架,然后从日本那儿找回场子,他倒想看看,面对这款轰炸机,日本飞机怎么拦截。

    “黄副主任,你这也太心急了。”俞大维苦笑道,“这款飞机刚刚量产,产能有限目前的产能最多每个月生产8架,再怎么得几个月后,工人都熟练后,产能才可能增加。”

    “每个月8架?”黄光锐顿时跳起来,着急道,“我们可是下了150架的订单,必须在一年内交货,不然我们拿什么跟日本航空部队抗衡?”

    “黄副主任,你别着急。我们拿出了一款轰一的改进型,性能比原有的轰一要好出不少。轰一的生产技术我们已经掌握了,产量也高,足够在轰二大规模装备前,应付目前的局势。”旁边的王助解释道。

    “真的?”黄光锐不太相信。

    王助苦笑道,“黄副主任,我至于骗你吗?你问问巴总工程师,他也是参与者。”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